上一讲线上配资电话,我们深入探讨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以及它如何与非经济价值共同构成产品的整体价值。我们还提到,如果你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那么在非经济价值上下功夫,可能比一味地纠结成本和售价更有效。
产品的更高附加值——非经济价值 丨杨飞老师丨产品战略规划
为什么? 因为经济价值太容易被量化了,大家拿着放大镜,算成本、算利润,最后往往陷入“这价格合理吗?”的无休止争论中。就像很多同学问到的,To B 的产品,那些面向企业的工业产品,难道也存在非经济价值吗?难道也能通过提升非经济价值来增强竞争力?
当然可以! 别小看非经济价值,即使是看似冰冷的 To B 产品,它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几个故事,让你看看 To B 产品里的“面子”工程有多重要。
故事一:IBM 服务器 vs. 联想服务器,差的不只是价格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在吉林省电信传输局,负责光网络监控设备的研发和维护。当时,全省县级市以上的单位,包括县里,都要安装一种小型服务器,用于光缆监控。全省加起来,大概要安装上千台。
当时我们买的是 IBM 的服务器,一台价格在十万出头,而当时联想的万全服务器,配置与 IBM 相当,价格却只有两万出头,足足差了五倍!
年轻的我觉得,如果把 IBM 全部换成联想的,那得省下多少银子啊!一台省 8 万,上千台那就是 8000 万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拿这钱给局里员工发奖金、发福利,那该多好啊!
于是,我兴冲冲地找到我们科室的主任,他可是全国劳模,当年我选择来这儿上班,就是因为他的人品和正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满怀期待地向他提出了这个“合理化建议”。
结果,主任只是微微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杨啊,你还是太年轻了。”
当时我一脸懵,赶紧灰溜溜地跑了。回到宿舍,我问几个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你们觉得我的建议有什么问题吗?他们也挠挠头,表示想不明白。
直到有一天,办公室里一位退伍安置的老兵,他负责给主任端茶倒水,干些杂活。他待在办公室十几年了,对办公室的“潜规则”了如指掌。我平时喜欢陪他下棋,故意输给他,让他高兴。那天,我趁机向他请教了这个问题。
他听完哈哈大笑,说:“你确实太年轻了!”
他告诉我,选择 IBM 的服务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假设一下,碰上洪水,光缆断了,你又恰好赶上服务器宕机或者故障,没有及时发现,这个责任谁背?”
“如果用的是 IBM,你可以说,我已经买了全球最好的品牌,最贵的,它还出故障,我也没办法。这样,你不会承担太大的责任。”
“但如果你用的是联想的服务器,领导就会问,为什么不用更好的?你为了省钱,现在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时候,责任就落到你头上了。”
你看,品牌在这里,就成了一种“护身符”,一种责任分担的象征。 即使实际质量相差无几,人们也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象征意义的品牌,因为在关键时刻,它能帮我们规避风险。
故事二:华为的服务,赢得的不只是口碑
除了规避责任,非经济价值还能带来什么?安心。
华为的产品在早年时,稳定性还不如国外的一些品牌。国外品牌的服务人员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到了下面的二三级城市,响应速度往往很慢,有时甚至需要几天才能到达现场。
而华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主动提出,客户购买设备后,他们会派人 7x24 小时驻场服务。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客户有需要,华为的人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久而久之,华为的品牌就与“服务优秀”划上了等号。即使到现在,华为的产品在稳定性上已经不逊于任何国外品牌,但“服务好”的印象依然深入人心。人们为了这份安心,也愿意选择华为的设备。
类似的故事还有海尔。 90 年代,海尔除了提高产品质量,还率先提升了服务水平。统一着装,不喝客户一杯水,这些细节在当时树立了极高的服务标杆。虽然后来美的、格力等品牌也迎头赶上,但在用户心中,海尔的服务形象依然是最突出的。
这些是什么?这些都是非经济价值! 品牌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一种信任感,无论是 To B 还是 To C,这种影响都是真实存在的。
故事三:博世配件,高端车厂的“信任背书”
再比如博世生产的汽车配件,像变速箱等等,很多高端车厂都会选择博世的配件。难道其他厂商的配件就一定不能用吗?
不是的。 博世的配件除了在汽车制造商那里有口碑,更重要的是,它在广大用户心目中,代表着安全、高端、稳定。高端车厂通过使用博世的配件,可以向他们的客户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用的是最好的配件,你可以放心购买。
所以,即使是 To B 的业务,博世依然需要在非经济价值上下功夫,提升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华为一直宣称自己的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当一个企业拥有这样的“背书”时,它的客户,尤其是企业客户和运营商客户,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它。因为这代表着技术最先进,技术储备最雄厚。 实际上,客户购买的产品可能只用到了一小部分专利,但他们买的是一种心理感受,一种信任感。
所以说To B 产品,也要讲“面子”
好了,讲了这么多故事,我们来总结一下:
产品的价值,是由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共同构成的。 这不仅仅适用于 To C 的产品,也适用于 To B 的产品。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就一定要在满足经济价值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提升非经济价值的部分。
让客户在心理层面、情绪层面,甚至在社会贡献的感受层面,都能感知到你的产品带来的额外价值。 感知越明显,就越有一部分客户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
To B 的产品,也需要“面子”。 这个“面子”,就是品牌形象,就是非经济价值。它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客户的决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所以,各位职场精英和产品经理们,别再只盯着产品的“里子”了,也多关注一下它的“面子”吧! 也许,你会发现一片新的蓝海。
你都不懂市场,怎么面向市场丨杨飞老师丨产品战略规划丨公开课
项目、运营、产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丨杨飞老师公开课丨项目管理线上配资电话
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